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中东总站记者张雨辰。
一个月前,我们聊过漂浮在红海上的“不定时炸弹”,也门“萨菲尔号”油轮。由于战乱的原因,2014年9月开始“萨菲尔号”停止了一切维护和出口工作。随着时间推移,船上装载着的至少114万桶轻质原油使得这艘船变成了如今的“不定时炸弹”。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萨菲尔号”的最新情况。
总台报道团队被起重机从海面吊上“萨菲尔号”甲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3月,联合国购买了替代油轮“诺蒂卡号”,“诺蒂卡号”已经在一个多月前抵达与也门隔海相望的吉布提。技术支援船“努力号”于5月30日下午抵达了“萨菲尔号”所在的目标海域,并随即开展作业。总台当地报道员6月8日被允许登上“萨菲尔号”探访拍摄,这是8年来,首次有外国媒体登上该船。
总台报道员哈桑在油轮“萨菲尔号”甲板上进行报道
此前,之所以说“萨菲尔号”面临极大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缺乏维护导致船体、管道、阀门、设备严重锈蚀,随时有可能发生泄漏甚至沉没;另一个是由于长期漂浮在红海处于高温之中,船舱内的原油挥发出大量有害且易燃易爆的气体。这些处于船舱中的高压气体可以说一点就着,一旦发生爆炸,整个红海生态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油轮“萨菲尔号”船体破败、锈迹斑斑
“萨菲尔号”甲板上的老旧设备
“萨菲尔号”甲板上管线锈蚀严重,作业船已靠近船体进行工作
我们的前方报道员说,他们登上萨菲尔号看到的景象对比鲜明,一方面船上设备破败不堪,布满锈迹,很多钢铁部件已变得非常脆弱,用手就可以轻易折断。另一方面,大量设备被从技术支援船“努力号”上吊装到了“萨菲尔号”上,正开足马力全力运转。来自联合国、技术支援船和萨菲尔号自身团队的技术人员全力协作,紧张忙碌。
“萨菲尔号”和“努力号”在一起并排作业
对于登船的记者,虽然我们取得了各方的正式许可,但是技术人员对于我们的行动还是非常谨慎,尤其是不允许靠近有管线的地方。一名荷兰籍技术人员表示,管线中充满易燃易爆气体,同时很多阀门都锈蚀严重非常脆弱,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气体泄漏,手机、还有记者手中的摄像机、闪光灯、甚至衣服摩擦发出的静电都可能导致起火甚至爆炸,所以我们的报道员被限定在船上几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进行活动。
船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管线和阀门,随时有有害气体泄漏甚至爆炸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船上的工程师介绍,他们会先将特定气体混合后注入到“萨菲尔号”的管线中,同管线中原有的危险气体发生反应,再把反应生成的气体从管线中排除。相关人员还表示,在整个作业准备阶段,管道中气体的处理是最危险的一步,任何不慎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萨菲尔号”上正在进行气体注入(排出)的管道
6月12日,总台报道员第二次登船时,船上的技术人员透露,管道中的气体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整体准备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替代油轮“诺蒂卡号”抵达后就可以开始作业了。
总台报道团队第二次登船,报道员与摄像与路透社记者争相拍摄现场画面
此外,为了向作业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联合国已经获准使用多年前在战争中严重损毁的距离“萨菲尔号”约50公里的荷台达国际机场,作为紧急情况下直升机的临时起降场所,并在6月7号完成了起降测试,这也是八年来荷台达机场首次迎来飞机起降。
“萨菲尔号”甲板上新安装的设备持续工作中
参与“萨菲尔号”油轮处置的工作人员
6月12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示,已成功协助“萨菲尔号”获得保险,保险将涵盖原油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坏,向最终实现船上原油转移迈出重要一步。
总台报道员团队中的摄像和公关助理在“萨菲尔号”旁进行工作
以上是总台中东总站记者张雨辰带来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中东总站记者 张雨辰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章成霞
记者丨张雨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