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世界今亮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为哪般?

时间:2023-05-23 12:49:23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分享至:

4名第三方采样人员为一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监测从当日上午9时16分持续到11时36分,但出具的比对监测报告中,却出现了11时36分至当日15时28分的监测数据。凭着多年执法经验,执法人员判断这起案件涉嫌伪造监测数据。


(资料图)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调查询问,采样人员承认,因当天只采集了2组有效数据,不能满足比对监测频次要求,于是根据上午采集的数据伪造了下午的监测数据,出具虚假合格的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报告。最终,这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被责令停业整顿,处14万元罚款,对法定代表人处4.48万元罚款。

这是安徽省亳州市生态环境局今年3月公布的一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这并非个案,自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全国集中开展“两打”(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的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中,我们都能看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的身影。有的还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一时间,大家说起第三方,就谈到造假。我们不禁想问:第三方怎么了?

造假问题突出,手段不断翻新

近年来,随着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在生态环境监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领域的社会化监测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自动监控第三方服务机构大量出现,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海”市场。

然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却良莠不齐。多位接受《环境经济》采访的专家直言:“当前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少数第三方没有摆正利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为了承揽业务一味迎合‘金主’,甚至不惜违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主动或被动地帮助排污企业‘偷数据’‘出主意’,导致自动监测数据失真,严重扰乱了监测市场秩序,并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须严惩。”

一起案例中,某第三方运维公司为某企业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工作,在烟尘自动监测设备长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运维台账记录却显示烟尘仪工作正常,根据现场运维台账,第三方于2023年3月17日开展烟尘仪维护、校准工作,但校准数据无法溯源,证实了运维人员通过编造台账掩盖设备故障的事实。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王亚男在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说,为提高数据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机制设有设备质量关、安装规范关、验收调试关、运维资质关、比对检测关等关键节点用于保障数据持续真实准确,这些关键节点分别有设备仪器厂商、设备运维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深度参与。但是近年来监督执法发现,自动监控质量控制的关键关口“失控”,第三方造假问题突出。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从各地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为了数据达标想尽了办法:

有的造假手段水平不高,主要沿袭前人,比如把采样管放到矿泉水瓶中,或者稀释样品后再进行采样;有的比较粗暴不讲武德,在即将超标时赶紧拔出采样管,或者快超标时干脆断电,再不就直接将采样管与监测探头断开;有的非常讲究“技术含量”,例如自动监测设备内置软件模拟数据传输,使用制氮机等装置向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头吹送氮气稀释污染物排放浓度;有的则喜欢加点料,比如添加化学药剂干扰监测数据,用碱液刷监测设备滤芯,利用手电筒干扰COD校准值篡改监测数据;采访中听到还有特别懒的,甚至人都不用去,从外面吊起一根竹竿对准监测站房里面的设备电源开关,发现数据即将超标马上竹竿一捅就断电……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刘常永补充说,大部分自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计算、传输环节较多,普遍设有工控机,监测数据产生后仍设有用于修改数据的斜率、系数等功能,给企业篡改监测数据提供了便利,加上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自我诊断、操作日志记录等功能不全,这些都给造假提供了土壤。

市场竞争激烈,行业乱象丛生

当前,由于对自动监控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和人员没有资质要求,行业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现象。

其实,这个行业本身专业性很强。在放开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前,企业需要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并接受质监部门监管;环境监测行业涉及水、电、大气、物理等专业领域,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营维护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市场放开后,取消了对运维公司资质的要求,门槛降低,形成了排污单位自行委托第三方运维机构,但这些机构良莠不齐的市场格局。

在此背景下,一些环保公司大包大揽,提供全套服务,第三方运维公司和从业人员也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测第三方运维机构已有上千家,从业人员至少有好几万人。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低到了什么程度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运维机构因人手不够,竟对公司司机进行简单培训,随后发个所谓的上岗证就摇身一变成了专业运维人员。

“运维行业专业性强,但准入门槛低。”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从事数据监控支持的高雷利告诉记者,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进入第三方运维服务行业,这导致了服务质量低、投机取巧多的行业现状。低价低质运维商盆满钵满,而高质高标运维商战战兢兢不断退出市场,小公司直面市场利益,不顾长期经营,多个公司主体,打一枪换一个“马甲”,继续赚钱。而大公司越是业务广,客户多,无论如何提高管理和效率,难免被误伤或难免“湿鞋”,情况严重的直接危及公司生死存亡,这些因素导致大公司纷纷退出运维业务。

刘常永认为,“第三方运维行业‘小散弱’特点突出,行业既无准入门槛,也缺乏法律法规硬性制约,而且行业、人员自律机制不健全,监管上缺乏有效抓手,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日常巡检、校准校验、故障维修等工作任务繁重,运维公司人员少、设备少,运维能力不足,巡检维护往往不能及时开展,导致运维工作不到位、不规范。”

市场竞争无序,作为“买方”的排污单位难辞其咎。面对市场逐利,排污单位是谁提供的服务省心省力还省钱,谁就能收获更多的订单。

刘常永告诉记者,排污单位将自动监测设备委托给第三方运维公司后,普遍一托了之,忽略了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对运维公司日常工作的督促考核,只要求监测数据“不超标”,对监测设备运行和数据质量情况则漠不关心。

低价抢占低质服务。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来说,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订单,也会不断压低服务价格,甚至低于运维成本。为了在低价服务中获取足够的利润,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往往就会动起“歪点子”,例如少跑几趟现场,直接出个数据,或是缩短检测时间,节约成本支出等。

对此,高雷利也表示,第三方运维服务低价无序竞争,获取项目后以设备销售赚取利润,并未专业高标准提供运维服务。当市场价格低于运维成本时,众多行业公司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开展运维,而如果按照规范要求开展运维,运维成本则会远远高于运维市场价格。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监测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杨子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有些非法排污企业只算投入小账不算生态大账,与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治污投入相比,在数据上做点手脚无疑更‘划算’,一些环保服务机构抓住排污企业这一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同流合污。”

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第三方为什么要造假?

污染源自动监控涉及监测采样、理化分析、自控仪表、信息技术、执法处罚等多个领域,专业性较强,客观上需要专门的技术机构提供服务,才能完成法律规定的要求。据王亚男介绍,近几年,自动监控领域的第三方设备运维、比对监测等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发展也很快,也同时也出现运维不规范、出具不实的监测报告等问题,甚至有一些第三方机构参与协助排污单位弄虚作假逃避监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打击自动监控领域第三方造假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第三方为什么要造假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表面上看,排污单位出钱,第三方出数据,第三方是没有造假动机的。实则不然,排污单位想要的,是他想要的数据,他想要的肯定不是超标的数据。但是数据如果超标了怎么办?第三方是选择如实报告还是造假?据说前几年甚至排污单位会把这类要求写到合同里面,虽然现在不敢了。不过双方都有默契,第三方为了拿到更多的业务一般都会选择配合,甚至是为了所谓的达标主动造假。

“说到底,造假还是因为利益驱动。”采访中,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异口同声地说。

例如,在广东首家环境监测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中,涉案公司就是典型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编造、篡改监测数据,提供虚假报告,助其顺利“通关”,以收取额外好处费,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小机构没有什么担忧,毕竟门槛低,获得数据监测运维订单后,与排污企业勾连的违法成本也更低。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来说则不然。在实际运行中,这些运维方面对的,不仅是业绩压力,还要随时面临排污单位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后“甩锅”等巨大风险,一旦“甩锅”成功,运维方常常被当地政府列入不良记录,进而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或委托服务、暂停验收和联网。

杨子江坦言,一些规模较大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主观上并不愿意弄虚作假,因为他们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不仅会承担法律法规相关的处罚,还给公司名誉和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杨子江向记者举例道,某第三方环保服务企业曾经因数据造假被曝光后,之前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纷纷解约,损失数额巨大,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不少规模较大企业的负责人对于弄虚作假行为恨得“牙根疼”。

对于第三方造假的原因,高雷利分析,机制上,第三方公司与企业达成利益共同体,受甲方制约。有的企业产生“我付钱你担责”的自在感,甚至一起“消灾”,放松了对其履约的要求。再有,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有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放心感,放松了对第三方的监督,甚至于发现问题时,有袒护企业的情况。此外,处罚震慑了大公司,却放过了小公司。当前,无论是通报、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对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经产生足够震慑和管理作用,但对小公司几乎起不到作用,小公司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注册多个公司壳子,成为永不受损且永不倒闭的盈利公司。

从第三方运维公司角度看,他们为了降低成本低价竞争,如果不想办法节省试剂、标气、人力,就会导致赔钱,所以第三方运维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弄虚作假。再有,第三方运维公司技术能力不足,消极怠工。第三方运维人员技术不专业,不会运维众多品牌设备,没有充足的备件,导致发生故障时自己无法修复设备,为了赶工尽快下班休息,产生不合规弄虚作假行为。

行业该如何规范有序发展?

“自动监控系统是监督排污行为的‘千里眼’,但一些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为满足企业需求,在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报告上采取造假手段,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损害行业信誉,实属不该。”山东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君表示。

谁弄虚作假,谁就触碰了“带电的高压线”。外界注意到,相对于此前处罚重点主要针对排污单位,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了对第三方的查处力度。并明确表态,监测数据质量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对第三方运维单位市场整肃,进一步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很有必要。那么,行业该如何规范呢?

杨子江告诉记者,首先,谁执法谁普法,开展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自觉守法的氛围,建议有关部门抓紧出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行为规范。其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开展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行动。再有,建立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信用管理平台,开展联合惩戒,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在处罚公司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惩处,让有职业污点的企业和个人在行业内寸步难行。

王君对此持相同态度。在他看来,一定要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行为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于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并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和审核标准,限制低价竞争和恶性竞争的行为;还要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加强对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确保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社会公众和媒体也要监督第三方,对其违法行为要进行公开和曝光,提高行业的透明度,促进行业的公正性。

刘常永还提到要推动相关立法,明确第三方的法定义务和违法行为后果。对于其违法行为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对于尚不构成违法的不规范行为可以实施约谈、警示、要求提交说明材料、信息公开等非行政处罚类监管措施。另一方面,要用好税收、环保电价、豁免处罚等政策引导,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排污单位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的,给予豁免行政处罚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提高做好自行监测的主动自觉性、驱动力。

与此同时,可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第三方监管融合,对第三方机构人员、设备、行为、记录、标准物质等纳入线上实施动态管理,类似于金融领域的穿透式监管,将第三方的相关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主动接受监管检查和社会监督。

高雷利表示,对于第三方,要有硬性且可行的准入机制:开展第三方运维服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公条件、人员、备件、比对仪等必需品;政府应该建立适用且落地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准入后的运维商进行定期评价,不满足的运维商接受考核退出市场;要加强对运维商能力建设指导:第三方运维商从事专业运维服务必须拥有对应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措施。

对于社会化监测和运维服务机构,应当牢记法律底线。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尽可能为其创造良性发展的条件,对守法经营的保驾护航、鼓励发展,对违法违规的严肃查处、联合惩戒。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自身规范建设,提升专业水平。例如,可以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流程,制定专业化的监测指标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不受任何利益影响,真实记录企业行为和实际情况,并客观、公正、科学的开展监测和评估。三是与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并提高监测工作的有效性;还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促进企业改进和提高社会形象。四是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公示和传播,提高公信力,引导公众关注不断推动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水平。

“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良性发展还可以考虑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服务范围等方式,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强化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承担环保义务,回报社会。”王君表示,以此,对第三方市场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鼓励公平竞争,不断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市场环境,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为了让行业有序发展,监管部门也在发力。2022年12月12日,衡水市发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服务规范》,这是衡水市获批市级地方标准制定权以来,首部生态环境领域的地方标准;2023年1月1日,《温州市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生态环境服务机构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作为生态环境服务机构,虽然是被监督方,但《条例》施行一方面能让规范服务的机构更有底气,一方面也能让企业委托方能收获真正优质的服务。行业发展在自律的基础上多了一层法律保障。”一位从业者对媒体表示。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